家乡的思念

时间:2015-11-15         浏览量:1119         【打印此页

 

 “小铁子回来了",每当我回到家乡时,乡亲们这样的呼唤让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温暖。母亲去世后,回家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,但随着生命的渐渐老去,对家乡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,叶落归根的意念也越来越强烈……

回想当年,梨树县有三个小老穷乡—“刘、靠、沈",而我的家乡就是其中的“刘”,这里地势平坦开阔,一眼望去,几十里以外的大小哈拉巴山轮廓十分清晰。倒是应了邵康节的“一望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,门前六七树,八九十枝花”的场景。

82年包产到户以前,那里家家户户都是土房,墙踩的不直,房体也显得歪歪扭扭,东一家西一户,也从没有过整体规划的概念,显得特别凌乱。那时,每个家庭至少四五个孩子,日子过的都很紧吧,但是有了邻里间的相互帮扶,活的还算很开心。每到青黄不接时每天喝圆叶徽菜熬玉米糊糊,吃着用野猪菜掺杂玉米面蒸发糕,就芥菜旮瘩咸菜,也会吃得酣畅淋漓有滋有味的!如果谁家偶尔做了什么稀罕的吃食,总是要拿出一小部分送给邻居尝尝鲜,到了年底杀年猪就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场面。如今想起来,家乡那浓浓的人情味特别值得眷恋!那时虽然穷,但人与人之间相处简单而真诚,没有任何的“利益、目的”所求!

在我记忆里大人们的生活是没有什么乐趣。只记得人们平日里忙着耕种,只有每到年底空闲时,大娘婶婶们就会看个小牌;成年小伙子玩“三打一”;大姑娘小媳妇三三两两坐在炕上欻嘎拉哈。但如我一样的这些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则会抠杏核、溜轱辘圈、扇片(pia)叽、滑冰车、打冰尜以及滑冰车,相互间彼此的打闹弄得回家时个个造的埋了埋汰,自己玩儿的甚爽毫不顾虑家长们的感受!

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,幸好我老家这里一直被誉为二人转之乡,有“三天不吃饭不舍二人转”之说,为我的童年增添了些许的意味。诸如:回杯记、马前泼水,西厢记,铡美案等等传统曲目;评书:岳飞转、杨家将、七侠五义及水浒传更是听得如醉如痴,我和小伙伴们不惜逃课到同学家,当然过后免不了遭到父母的拳打脚踢。成长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也只有通过“二人转”的故事情节去品会什么是真与假、善与恶、美与丑,从而提高辨别是非能力;通过听评书去感悟什么叫忠诚、正直、正义与担当。

此刻念起儿时的家乡,对我老师的怀念与感恩之情不觉膨胀了整个心房。我的班任宋老师是一位老三届毕业生,不止教什么都很出色而且笔墨了得,同时讲课也语言幽默甚得同学们的喜爱。过年时每家的对联都要请他执笔,那么多人家宋老师依次写来从没有怨言,总是笑容可掬的相迎相送。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,我拿到了重点中学入学通知书,记得当老师高兴的不得了。 初三下半年,我的数学成绩是当仁不让的尖子生,而语文却是蹩脚戏,老师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资料和教案送给了我,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语文成绩最终赶上了大部队,师恩难忘啊!人们常说: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”,长大后才明白其意寓着责任与担当!

对家乡的思恋,纵有上千万个理由,那些善良的乡亲邻里永远是我心中唱响的恋曲, 回首从前,家乡的往事历历在目,思念故乡的情愫让我对儿时的童趣乐道津津。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,家乡发生了巨变,展现在眼前的景象是彩瓦盖顶的砖房,高高的院墙气派敞亮。田野里跑的是农用机车,各种新生设备取代了牛马时代。新农村的整体规划仅让旧址留下了几座摇摇欲坠的老屋,哑然的立于风雨中点缀那些往昔的追忆!

多年来生活的磨砺有困惑、有迷茫、有逆境亦有感伤,但当年的那份诚实善良、醇厚质朴的乡土风情,成为我最好的心灵慰藉。虽然无情的岁月改变了我的容颜,却也厚重了我对家乡的思念,家乡的山水与人情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根与魂!想家时那句充满乡音的“小铁子回来了”,是那样熟悉而亲切,无时不在我耳边萦绕回荡……

(红林网)闫忠阁

 

  • 红林网站

  • 红林微信

  • 红林微报